提升教師教育質量,這四條實現路徑至為關鍵
瀏覽次數:
發(fā)布日期:
2024-01-29 19:08:30
第一條路徑,名家奠基。可以聚焦歷史上或當代的某一名家或教育家,進行專人式閱讀、聚焦式閱讀和奠基式閱讀:集中數年時間,專門細讀蘇霍姆林斯基,專業(yè)研讀陶行知,專深磨讀于漪等,經歷如此閱讀之后的教師,就得以擁有了生命發(fā)展的根基或根底。第二條路徑,回到現場。歷經一次次培訓和研修,有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回到現場,進入現場,提升教師的現場學習力。對于廣大教師而言,從大學課堂走向中小學課堂,從學生變?yōu)榻處?,最重要的轉向之一,是學習現場的轉換,切換到“教學現場”和“教研現場”之中,它們不僅是教師平常工作的地方,也是日常學習的場所。第三條路徑,推動轉化。回到現場之后,接下來的重大挑戰(zhàn)在于轉化。最理想的教師教育,是“成事成人”的教育:在成就教學之事、教研之事中,成就高素質教師之人;也是“成實成理”的教育:在成就教師的實踐經驗、實踐本領之中,成就教師自身的理念與理論,成為能夠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實現雙向滋養(yǎng)、雙向轉化和雙向建構的交互生成之人和理實共生之人。第四條路徑,改變思維。在智能時代和雙新背景之下,通過項目化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情境式學習、人機交互學習、深度學習和大單元教學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成為當代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前沿。欲強學生思維,先強教師思維。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當教師有了一定的思維教學經驗之后,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反而成為阻礙高質量思維教學的絆腳石。聲明: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編輯:朱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