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l id="ych4m"><optgroup id="ych4m"></optgroup></ol>
      <mark id="ych4m"><acronym id="ych4m"></acronym></mark>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_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_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_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干貨】高中地理等高線&等溫線基礎知識歸納整理,預習/復習必備!

        瀏覽次數: 發(fā)布日期: 2024-09-16 17:40:37


        一、等高線


        圖片


        1.坡度問題:一看等高線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緩;

        2.通視問題: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注意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注意題中要求,分析圖中景觀圖是仰視或俯視可見。


        3.山谷和山脊判斷:


        第一種判斷方法:切線賦值法

        (1)A點的海拔與兩側C、D比,A點海拔較____。依此證明A點凹下去了,是山谷。

        (2)B點的海拔與兩側E、F比,B點海拔較____。依此證明B點龔起來了,是山脊。

         圖片

        第二種判斷方法:畫流水線法。

        圖片


        4.相對高度計算:
        第一步,先計算等高距。
        第二部,相對高度采用交叉相減法。
        例如:假設圖中最高海拔為500~600。最低海拔為200~300。

        圖片


        閉合等高線海拔范圍判斷:

        圖片

        根據大于大小于小原則:甲地外圍閉合等高線如果是400米,則甲地海拔400~500米;如果甲地外圍閉合等高線如果是300米,則甲地海拔200~300米

        5.引水線路: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xiàn)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6.交通線路選擇: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wěn)(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7.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qū),“口小”利于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圖片


        圖中淺藍色區(qū)域為水庫,紅色為水庫大壩。


        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fā)水庫地震;

        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zhèn)。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8.河流流向:由海拔高處向低處流,發(fā)育于河谷(等高線凸向高值),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9.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10.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河流流量除與氣候特別是降水量有關外,還與流域面積大小有關。


        11.農業(yè)規(guī)劃: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緩急、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漁業(yè)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區(qū)發(fā)展耕作業(yè),山地、丘陵地區(qū)發(fā)展林業(yè)、畜牧業(yè)。

        12.城市布局形態(tài)與地形:平原適宜集中緊湊式;山區(qū)適宜分散疏松式。

        13.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類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勢及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qū)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圖特征。

        14.地形相關分析(高中生要求):

        ①地形成因分析:運用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與板塊運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及板塊的碰撞或張裂)來解釋判讀分析與地形有關的地理知識。

        ②分析某地氣候特點,應結合該地地理緯度,地勢高低起伏,山脈走向,陰、陽坡,距離海洋遠近等進行綜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結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勢,結合迎風坡、背風坡、降水狀況、等高線高差及地貌類型的差異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類型判讀:第一步看等高線形狀,等高線平直,則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線的注記,平直等高線注記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為平原,平直等高線注記500米以上的可能為高原;閉合等高線注記內低外高的地形為盆地或洼地;閉合等高線注記外低內高,且注記在200——500米之間的地形為丘陵,注記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為山地。在剖面圖中判讀地形類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狀和對應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參照上述方法進行。


        二、等溫線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與緯線平行即東西走向——緯度因素或太陽輻射;與海岸線平行——海陸性質或海陸分布;與等高線或山脈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彎曲狀況:作水平線法——比較彎曲處與交點的溫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區(qū))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區(qū))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狀況:疏——溫差小——我國7月氣溫、熱帶地區(qū)、海洋、山地陡坡、鋒面處;密——溫差大——我國1月氣溫、溫帶地區(qū)、陸地、山地緩坡。

        4.分析數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間走;閉合曲線大大或小小;高值區(qū)——夏季大陸、冬季海洋、暖流流經、地勢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區(qū)——冬季大陸、夏季海洋、寒流流經、地勢高(山嶺、山脊)。

        5.一般要求

        (1)判斷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溫線的度數逐漸減小的是北半球。

        圖片
        圖為北半球

        (2)判斷陸地、海洋位置:冬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冬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低),海洋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高)。夏季陸地上的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表示夏季的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溫度高),海洋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緯度的陸地溫度低)。


        圖片

        圖為北半球夏季


        (3)判斷月份(1月或7月):判斷月份時,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節(jié)的差異性。

        1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

        7月: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南半球陸地上的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上的等溫線向南彎曲。

        (4)高中要求:判斷寒、暖流:洋流流向與等溫線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水溫低,故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暖流中心比同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水溫高,故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5)高中要求:求判斷地形的高、低起伏:陸地上的等溫線向低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升高;等溫線向高緯凸出的地方,說明該處地勢降低。在閉合等溫線圖上,越向中心處,山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小;盆地等溫線的數值越大。

        (6)判斷溫差的大?。阂话闱闆r下,不論時空,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反之,溫差較小。

            從世界和我國氣溫分布特征可知:

        ①冬季等溫線密,夏季等溫線稀。因為冬季各地溫差較夏季大。

        ②溫帶等溫線密,熱帶地區(qū)等溫線稀。因為溫帶地區(qū)的氣溫差異大于終年高溫的熱帶地區(qū)。

        ③陸地等溫線密,海洋等溫線稀。因為陸地表面形態(tài)復雜,海洋的熱容量大,所以陸地的溫差大于海面。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大眾傳媒大廈17層
        聯(lián)系電話:400-6328-766
        男人的天堂av网站_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_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1. <ol id="ych4m"><optgroup id="ych4m"></optgroup></ol>
            <mark id="ych4m"><acronym id="ych4m"></acronym></mark>
              Powered by RRZCMS